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行业专家进课堂:校企共话数智财务,AI赋能到业财融合


4月24日,上海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特邀万事达钢品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中心总监于志强导师作为企业导师走进校园课堂,围绕“数字化转型下财会人才的挑战与机遇”主题,开展了一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财务管理专业副教授丛海涛主持,现场气氛热烈。

丛海涛副教授首先对于志强导师的行业贡献与专业背景进行了介绍。作为企业数字化领域的资深专家,于志强总监深耕财务数字化转型实践多年,主导过多项企业级数字化项目落地,并长期关注产教融合与财会人才培养。



图1 丛海涛老师向于志强总监颁发行业导师聘书

在专题分享中,于志强导师以“技术驱动下的企业变革”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案例和互动教学为同学们系统讲解了数字化时代财会工作的核心逻辑。他强调,AI虽能处理重复性核算工作,但财务人员的核心价值在于决策支持与风险管控。例如,企业需结合业务场景判断AI工具的适用性,如自动化发票核验与人工审计的协同。

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于志强导师通过模拟电商平台流水场景,引导同学们思考收入确认时点、应收账款管理及平台分账规则,强调了业财融合的重要性。同时,他以新能源汽车研发为例,讲解了测试车辆损耗的会计处理,并深入解析企业成本核算案例,指出“ERP是财务数字化的骨架,但比工具更重要的是理解业务流程重构的逻辑”。


图2 于志强导师授课现场

现场同学结合讲座内容与自身专业与于老师积极互动,围绕AI对财务岗位的替代边界、ERP学习的实践优先级以及数字化思维的核心培养方式等问题踊跃提问。于志强导师结合自身马拉松经历,鼓励同学们“以长期主义应对行业变革,用韧性跑赢职业赛道”。针对学历贬值下的就业选择问题,他坦言:“深造应为职场赋能,而非逃避竞争。我在职进入高校继续学习正是为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企业导师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同学们表示此次讲座通过鲜活案例与前沿视角,不仅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明晰了数字化时代财会人的核心竞争力,为自身的职业规划注入了新动能。

本次讲座是工商管理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双师型”课堂建设的重要举措。学院以培养“懂业务、精数据、善决策”的新一代财务管理者为目标,通过引入企业导师进课堂、共建数字化实践基地等模式,助力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战的无缝衔接。未来,学院将持续拓展校企合作生态,为数字化经济输送更多复合型财会人才。

撰稿:李萱蓉,丛海涛

摄影:李萱蓉

审核:冯睿

2025年5月2日